首页

美脚踩踏

时间:2025-05-22 17:51:24 作者:四川卧龙:大熊猫嬉戏玩耍 乐享初夏时光 浏览量:35254

  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 (记者 徐婧)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。十年间,京津冀区域外贸总值由2014年的3.74万亿元(人民币,下同)增至2023年的5.03万亿元,增长34.4%。

  记者从北京海关获悉,2023年,北京地区(含中央在京单位,下同)进出口占京津冀区域进出口的72.5%,较2014年增长42.9%,对京津冀区域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度为85.1%。

  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

  十年来,京津冀坚持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,综保区建设蹄疾步稳。2023年,京津冀区域综合保税区数量由2014年的2个增至11个,实现外贸进出口4513.3亿元,较2014年增长10.2倍,占全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的7.1%,占比提升4.1个百分点。全国唯一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——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(包含北京区域与河北区域),是京津冀培育高端高新产业集群、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,自2022年4月通关运营以来发展迅速,2023年进出口20.5亿元,同比增长471.8%。

  北京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持续发力,天竺综保区进出口首次突破千亿。2023年,北京天竺综保区进出口1228.3亿元,较2014年增长3.8倍,首次突破千亿,获评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A类综保区,占京津冀区域11个综保区进出口总值的27.2%,占比排名第1位,对京津冀综保区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度为23.6%。

  创新驱动产业融合跑出新速度

  十年来,京津冀坚持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,2023年,京津冀区域进口高新技术产品4716.3亿元,较2014年增长25.8%。

  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增长强劲,2021年至2023年分别出口129.7亿元、302.7亿元、415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27.5%、133.3%、37.1%,连续三年同比增长,在全国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中的占比连续提升。

  北京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构建,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创历史新高。2023年,北京地区进口高新技术产品3412.8亿元,创历史新高,较2014年增长89%,占京津冀区域同类商品进口(下同)的72.4%,对京津冀同类商品进口增长的贡献度为166.1%。

  通关便利化水平实现新提高

  十年来,京津冀坚持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,口岸通关货畅其流。2023年,经京津冀三地口岸进出口货物3.08万亿元,较2014年增长28.3%。三地口岸合作持续加强,创新推出进口货物“船边直提”和出口货物“抵港直装”模式,口岸通关时间进一步压缩;北京地区首趟“本地报关、全国通关”的中欧班列开通,打通开拓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市场新通道;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通关保通保畅机制,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发展百佳案例。

  北京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空港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。2023年,经北京口岸进出口货物7013.3亿元,较2014年增长17.8%。北京空港口岸辐射京津冀三地作用加强,空运货物向北京口岸聚集明显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二等功臣为准新兵上好第一课

王毅赞赏基廷长期关心支持中澳关系发展。王毅表示,中澳同处亚太地区,两国经济互补、利益交融,应当相互理解信任,追求合作共赢。今年是中澳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,这是一个总结经验、继往开来的重要年头。在双方努力下,中澳关系正在重回正轨。澳大利亚是美国的盟友,也是中国的伙伴,更是一个主权国家。欢迎澳方从自身根本利益出发,独立自主地制定政策。中方愿同澳方一道,推动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成熟稳定,更加富有成果,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整个地区。

中老铁路出口冷链国际运输迈入常态化阶段

同样享受到政策的还有72岁的秦素莲。这几天,家里添置了不少东西,有恒温花洒、马桶、血糖仪、制氧仪、热疗仪等等,总共2万多元,政府补贴70%,自己掏了6000多块钱。

全球在建规模最大海拔最高光伏项目加速推进 预计2025年底并网发电

该报告由新加坡航空集团(SIA Group)旗下航空公司酷航和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旅行共同发布。其中提到,随着免签政策的利好影响,旅游铁三角“新马泰”重新回到用户视野,由于距离近、玩法多,成为中国内地旅客出境游热门目的地。

学习原声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

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设完成观测站点15899个,国家级中心3个、省级中心31个,在华北、东南沿海、南北地震带、新疆天山中段、西藏拉萨周边等5个重点预警区形成秒级地震预警能力,在全国形成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。

三星堆博物馆:遏制囤票倒票、提升讲解供给等举措成效初显

为此,吴国平建议,国家有关部门根据文旅业特点进行顶层设计,对文旅企业加大指导力度;考虑系列扶持政策,鼓励有条件的文旅企业进行AI技术和应用攻关,建立试错、容错机制,进行产业链重塑与提升;鼓励校企合作,在AI人才引进、培养、留用等方面给予支持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